后下的中药有哪些,中药先煎后下表


中药的后下药有哪些 先煎的有草乌、川乌、附子、龟板、鳖甲等
后下的有薄荷、大黄等
包煎的有旋复花、辛夷等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
中药哪些需要先下和后下的? 是在你在煎好药前将后下的药倒入锅中续前十分钟就好了 。 后下的药都有是另外包的 。 一般都是在二煎将好前下药 。
何为“后下”?哪些中药要后下? 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 降低药物的毒性 , 充分发挥疗效 。
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 , 因质地坚硬 ,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 必须先煎 。 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甲、穿山甲、龙骨、龙齿、鳖甲、水牛角等等 , 可打碎先煎 。

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等 , 要先煎1~2小时 , 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

③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

后下
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 , 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
①气味芳香 , 含挥发油多的药物 , 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细辛等等均应后下 , 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 。
②不宜久煎的药物 , 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等应后下 。
中药书上很详细
入汤剂宜后下的中药有哪些?先煎的有哪些?冲服的有哪些?烊化的有哪些? 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有效成分受热时间稍长易分散破坏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 。 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薄荷、白豆蔻、番泻叶等 。 大黄、番泻叶等药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 。 例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 。 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 , 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 。 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 , 多采用后下方法 。
后放的中药有哪些 后下的如气味芳香的薄荷、砂仁、沉香、肉桂等和久煎有效成分易破坏的钩藤、大黄、番泻叶、徐长卿等均宜后下 , 以保存药效
先煎的有矿物类、贝壳类 , 动物的骨、甲、角及质坚体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物宜先煎 , 以使有效成分尽力煎出 , 如生石膏、寒水石、生龙骨、生瓦楞子、龟板、鹿角、水牛角等 。 对久煎可缓和毒性的药物 , 也宜先煎 , 如乌头、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等 。
冲服的药物如血竭、三七粉、川贝母粉
烊化的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芒硝等宜于其它药煎出滤液后 , 再入药液中溶化后服用 。
中药为何要先下、后下?什么中药要先下、后下? 后下 , 是中药学术语 , 指一种煎药法 。 有些药物煎久会失去药效 , 故在其它药物快要煎好时才下 , 稍煎即可 。 如气味芳香的药物薄荷、砂仁、豆蔻、藏红花、藿香、钩藤等内含挥发油 , 煎煮过久 , 则因为有效成分挥发而失效 。 又如大黄、番泻叶因含有蒽昆类成分久煎会疗效降低或失效 。
中药 后下 先煎的药物 , 主要有两类:一是矿物药和介壳类药物 , 如磁 石、石膏、赭石、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龟板及鳖甲 ,  等 。 因为这些药物结构致密 , 质地坚硬 , 有效成分较难煎出 , 故 需打碎后先煎20---30分钟(水沸后算起) , 然后再加入其他药物同 煎 。 二是有毒的药物 , 如生川乌和生附子等 , 久煎能达到解毒、 去毒或降低毒性的目的 , 故此类药物也应单独先煎 。 后下的药物 , 主要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及不耐热者 。 如薄荷、藿香、佩兰、白蔻仁、砂仁、大黄等 , 久煎能使其气味 耗散 , 药效降低 , 甚至丧失 。 因为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大多是挥 发油 , 如薄荷所含挥发油有发汗、解热功效;佩兰所含挥发油对 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藿香、白蔻仁、砂仁等调整胃肠蠕动、促 进胃液分泌的功能 , 均来自所含的挥发油成分 。 如果煎煮时间过 长 , 挥发油大量逸失 , 必然减弱甚至丧失它们的功效 。 有的药物 则是因为含有不耐高热的有效成分 , 久煎也会影响药效 。 例如 ,  钩藤所含的降压成分煮沸32分钟即可部分破坏 , 使降压效能降 低 。 因此 , 对于这类药物 , 应采取“后下”的方法 , 即待其他药 物快煎好时 , 再加入这类药 , 煎5-15分钟即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