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树】碧翠玲珑的金钱树


碧翠玲珑的金钱树最近2至3年, 有一种被称作金钱树的观叶植物, 从南到北闪亮登场, 售价不菲, 每株价格高达数百元, 且销路颇好 。 它于1997年从荷兰引进在广州芳村和顺德陈村露面, 1999年昆明世博会上, 人们还不清楚其姓啥名甚, 仅以其外部形态特征将其称作“金钱树”或“金币树” 。 全国各地的观叶植物爱好者也向笔者提出了不少的问题, 诸如它的真实名字是什么?原产什么地方?所能忍受的温度幅度有多大?如何进行繁殖和栽培管理?笔者将查阅到的有关资料和在养护方面积累的一些实践经验, 向大家作一介绍 。
一、名称溯源
它的学名为Zamioculcas zamiifolia , 又名金币树、雪铁芋、泽米叶天南星、龙凤木, 为天南星科、雪铁芋属的罕见观叶植物, 作为一种以观叶为主的常绿草本植物, 为何被称作“金钱树”或“金币树”呢?其拉丁文的种加词“zamiifolia”, 意为“泽米叶的”, 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叶片同泽米苏铁(Zamia furfuracea)很相似的天南星类植物, 即“泽米叶天南星” 。 “金钱”、“金币”之名, 可能与其叶轴上的叶片形状、质地、排序有关, 它的圆筒形叶轴粗壮而肥腴, 其上的小叶呈偶数羽状排列, 且叶质厚实、叶色光亮, 宛若一挂串连起来的钱币 。 以树命名, 主要是因其叶轴直立硕壮, 从外表看有木本植物的质感, 因而被称作“树”类 。 广东的钟志权先生撰文, 建议将其名称改作“赞美叶”, 理由有三:一是种加词的译音就有赞美之谐音;二是该植物并非木本植物, 主要观赏部位为叶片;三是叶片长势趋上, 有仰尚赞举之意表 。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
二、形态特征
金钱树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是天南星科极为少见的带地下块茎的常绿种类 。 株高可达20厘米至30厘米, 地下部分是肥大的块茎, 直径可达5厘米至8厘米, 浅黄色 。 根出叶, 羽状复叶自块茎顶端抽生, 叶轴硕壮肥腴, 小叶在叶轴上呈对生或近对生 。 叶柄基部膨大, 不木质化, “丛生”于不表露地面的马铃薯状地下块茎上, 每枚复叶有小叶6对至10对, 小叶卵形, 全缘, 厚革质, 先端急尖, 被金属光泽 。 在引种地, 花柄加花序的长度不足20厘米, 瘦小, 浅绿色, 很不显眼, 花期约20多天, 没有特殊的观赏价值 。
三、生态习性
它原产于非洲东部雨量偏少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当地的年均气温在26.6℃左右, 年降雨量在100毫米至200毫米之间 。 金钱树性喜暖热略干、半阴及年均温度变化小的环境, 它比较耐干旱, 但畏寒冷, 忌强光暴晒, 怕土壤粘重和盆土内积水, 如果盆土内通透不良易导致其块茎腐烂 。 要求土壤疏松肥沃, 排水良好, 富含有机质, 呈酸性至微酸性 。 它的萌芽力强, 剪去粗大的羽状复叶后, 其块茎顶端可很快抽生出新叶 。
四、繁殖技术
1.分株
4月份, 当室外的气温达18℃以上时, 将大的金钱树植株从花盆中脱出, 抖去绝大部分宿土, 从块茎间的结合薄弱处掰开, 并在创口上涂抹硫磺粉或草木灰, 另行上盆栽种 。 注意栽种时不要埋栽得太深, 以其块茎的顶端埋在土下1.5厘米至2厘米即可 。 另外, 根据金钱树块茎上带有潜伏芽的特点, 可将硕大的单个块茎分切成带有2个至3个潜伏芽的小块, 待其创口收干后, 再将其先埋栽于稍呈湿润的细沙中, 待切割开的小块茎长成独立的植株后再行上盆栽种 。
2.扦插
金钱树扦插, 插穗可用单个小叶片、一段叶轴加带2个叶片、单独一段叶轴 。 从生根效果上来看, 以叶轴带叶片的插穗扦插的生根速度快, 萌芽率高, 比较容易形成新的较大的块茎 。 将单个叶片扦插于河沙与蛭石掺半的混合基质上, 约过10天至14天, 在叶基部即可形成带根小球状茎, 经过2个至3个月的培育, 便可长成小植株, 但在一般情况下成苗率不高 。 若用叶轴或叶轴带叶片作插穗进行扦插, 基质可用一般的细沙, 也可用泥炭土、珍珠岩和沙按3∶1∶1的比例混合后配制成基质, 插穗入土深度为穗长的1/3至1/2 , 只留叶片于基质外, 喷透水后置于蔽荫处, 保持25℃至27℃的环境温度, 视基质的干湿程度, 每天给叶面喷雾1次至2次, 维持基质稍呈湿润状态即可, 切不可过分潮湿, 否则引起插穗腐烂, 导致扦插失败 。 为了减少喷雾的次数, 也可采用蒙罩塑料薄膜的方法来保湿, 一个月即可生根, 3个月后出苗率达85%以上 。 若用100 mg/l 的萘乙酸(NAA)溶液处理插穗的下切口, 可明显提高出芽率、球茎平均出芽数和单穗平均生根数 。 有条件的情况下, 可在光照箱中进行扦插育苗, 效果更为理想 。

推荐阅读